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 | 早防早治,守护认知:胞磷胆碱在阿尔茨海默病管理中的应用

每年9月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9月21日为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阿尔茨海默病(AD)俗称老年痴呆症,起病隐匿且进展缓慢,会逐步夺走患者记忆、侵蚀认知功能与生活能力。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AD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难题,探索有效改善认知障碍的手段,是医学研究与大众关注的重点。

今年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月主题为“早防早治,守护认知”,呼吁全社会关注疾病早干预。在此背景下,胞磷胆碱作为AD治疗领域的潜在方案,其价值逐渐受到重视。那么,胞磷胆碱在AD的治疗中具体能发挥怎样的作用?相关研究将为这些问题提供答案。

沉默的海啸:阿尔茨海默病是我国认知障碍的主要原因

认知障碍包括轻度认知障碍(MCI)和痴呆两个阶段[1]AD是最常见的认知障碍疾病类型,起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该病以认知障碍、精神行为异常和社会活动及生活能力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2]。一项2020年流行病学调查指出,中国60岁以上人群MCI约3877万人,痴呆患者约1507万,其中AD患者约983万人,血管性痴呆(VaD)约392万人,其他类型痴呆约132万人(图1)[3]

图1.按年龄组划分的痴呆及MCI的估计患病率与患病人数。A.按年龄组划分的痴呆、AD、VaD及其他类型痴呆的估计患病人数;B.按年龄组划分的痴呆、AD、VaD及其他类型痴呆的患病率;C.按年龄组划分的MCI患病率及估计患病人数。误差线代表95%置信区间(95% CIs)[3]

疾病的进展:阿尔茨海默病具有漫长的临床前和前驱期,早防早治尤为重要

AD是一种慢性疾病,具有漫长的临床前和前驱期(20年),临床病程平均持续8至10年[4]。其病理过程始于异常的分子相互作用,最终导致神经元死亡。然而仅当大脑遭受足够严重的损伤后,患者才会表现出MCI(图2)[5]

图2.AD进展时间轴[5]

《阿尔茨海默病源性认知障碍早期诊疗专家共识(2025)》将AD源性认知障碍的临床表现分为3个阶段、7个时期:第一个阶段是临床前期AD,患者脑内出现AD的病理生物学标志物证据但无临床症状,包括0期和1期;第二个阶段是临床早期AD,即AD所致MCI,主要表现为个体出现认知测试异常或受损,但未达痴呆水平,轻度影响职业功能和日常生活的独立性,包括2期和3期;第三个阶段是临床晚期,即痴呆阶段,分为4期(轻度痴呆)、5期(中度痴呆)和6期(重度痴呆)(图3)[6]

图3.AD源性认知障碍的临床分期及临床表现[6]

认知障碍的原因: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常存在胆碱能神经异常

AD是涉及多种病理生理变化的慢性复杂疾病,发病机制学说多元化,主要包括淀粉样蛋白异常沉积学说、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学说、神经炎症学说、胆碱能神经异常学说、基因遗传异常学说、神经血管单元损伤学说、细胞内蛋白稳态失衡学说等。其中,胆碱能神经异常学说与认知障碍密切相关[2]。20世纪70年代,研究发现新皮层和突触前胆碱能缺陷与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相关,该酶负责乙酰胆碱(ACh)的合成。由于ACh在认知功能中的关键作用,学者提出了AD的胆碱能假说。ACh在胆碱能神经元的细胞质中由胆碱和乙酰辅酶A经ChAT催化合成,并通过囊泡乙酰胆碱转运体(VAChT)输送至突触小泡(图4)。在大脑中,ACh参与记忆、注意力、感觉信息处理、学习等重要生理功能。研究表明AD患者会出现胆碱能神经元退化,导致认知功能改变和记忆丧失[7]在AD患者中也通常可以观察到ACh水平的降低[2]。正是基于这一学说,目前一线治疗AD的药物——胆碱酯酶抑制剂被开发出来。

图4.ACh在突触前神经末梢与突触后神经末梢之间合成与运输的途径[7]

守护认知健康:胞磷胆碱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应用与获益

AD的治疗原则包括尽早诊断、及时治疗、终身管理[8]。目前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AD的一线药物包括胆碱酯酶抑制剂,如多奈哌齐、卡巴拉汀等,以及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美金刚[9]。除此之外,神经保护类药物(如胞磷胆碱等)在AD的综合管理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胞磷胆碱又称胞嘧啶核苷二磷酸胆碱、尼可林、胞二磷胆碱、胞胆碱,其价格低廉、应用广泛,能够改善脑功能,不仅可以治疗颅脑损伤和脑血管意外所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也可用于帕金森综合征和阿尔茨海默病的辅助治疗[10]口服胞磷胆碱后可被良好吸收,并迅速分解为胆碱和胞苷,其中胆碱在进入大脑后可转化为Ach(图5)[11]。基础研究显示,在经辐射处理的大鼠脑组织中,胞磷胆碱能提升Ach水平,并降低乙酰胆碱酯酶活性[12]。多项临床研究也证实了胞磷胆碱在AD治疗中的显著获益[13,14]

图5.胞磷胆碱的主要代谢途径[11]

Citicholinage研究是一项回顾性、多中心、病例对照研究,在意大利7个认知障碍与痴呆中心开展,纳入448例65岁及以上的AD患者。其中197例患者仅接受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对照组),251例患者接受胆碱酯酶抑制剂联合口服胞磷胆碱治疗(病例组)。研究结果显示,在T0至T1之间(基线-3个月,17.62±3.64分 vs 17.89±3.54分,p=0.000)、T1至T2之间(3个月-9个月,17.62±3.64分 vs 17.89±3.54分,p=0.000),接受胞磷胆碱联合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其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均呈现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升高,表明联合用药有助于延缓AD进展(图6)[13]

图6.MMSE评分随时间变化趋势[13]

CITIDEMAGE研究是一项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169例65岁及以上的AD患者。其中84例患者接受胆碱酯酶抑制剂+美金刚+口服胞磷胆碱治疗(A组),85例患者接受胆碱酯酶抑制剂+美金刚治疗(B组)。两组患者均采用最大耐受剂量的美金刚与胆碱酯酶抑制剂。研究结果显示,A组患者的MMSE评分在治疗6个月(15.85±2.86 vs 16.39±2.93)和12个月(16.39±2.93 vs 16.43±3.08)时均升高;两组患者的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p=0.003,12个月:p=0.011);此外,A组患者的老年抑郁量表(GDS)和欧洲生活质量量表(EuroQoL)评分亦得到显著改善,表明胞磷胆碱联合胆碱酯酶抑制剂与美金刚的治疗方案在AD患者中具有积极作用(图7)[14]

图7.MMSE、GDS与EuroQoL评分的变化[14]

总结

胞磷胆碱在AD源性认知障碍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多项临床研究证实,其与AD一线药物联用可延缓认知衰退,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作为一种经济易得的神经保护剂,胞磷胆碱可为AD的“早防早治”提供更多支持与希望,且在守护AD患者的认知健康方面具有突出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病学分会.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25;24(06):541-560.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痴呆与认知障碍学组.中华神经科杂志.2024;57(7):715-737.

3. Jia L,et al.Lancet Public Health.2020 Dec;5(12):e661-e671.

4. Yu X,et al.Chin Med J (Engl).2023 Mar 5;136(5):505-521.

5. Dokholyan NV,et al.Alzheimers Dement (N Y).2022 Jul 26;8(1):e12330.

6. 戴西件,等.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25;33(04):337-346.

7. Breijyeh Z,et al.Molecules.2020 Dec 8;25(24):5789.

8. 刘雨辉,等.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病杂志.2025;8(01):8-16.

9.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等.中华医学杂志.2024;104(29):2701-2727.

10. 汤忠平,等.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7):3.

11. Świątkiewicz M,et al.Aging Dis.2023 Aug 1;14(4):1184-1195.

12. Abdel-Aziz N,et al.Sci Rep.2025 Jul 15;15(1):25658.

13. Gareri P,et al.J Alzheimers Dis.2017;56(2):557-565.

14. Gareri P,et al.OBM Geriatrics.2022 Mar;6(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