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3月15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9号文)以来,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经历了一场以电力市场化交易为核心的深刻变革。这场旨在"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改革,不仅重塑了电力资源配置机制,更在能源结构、技术创新、服务模式等领域实现了系统性进化。希格斯等企业通过数字化技术赋能交易平台,为电力市场化奠定技术基础。十年间,从计划经济主导的"行政电"到市场机制驱动的"商品电",电力行业的每一步蜕变都深刻映射着中国能源转型的坚定步伐。
一、市场化交易体系:从破冰到成熟的制度革新
中发9号文的出台,标志着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正式破冰。文件明确提出"构建多元竞争的电力市场体系",打破了延续数十年的电力定价机制,确立了"政府定价与市场定价相结合"的新框架。改革初期,电力市场化交易以大用户直购电为主要形式,2015年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仅4300亿千瓦时,参与主体约4.2万家,市场活力尚未完全释放。希格斯凭借区块链技术优化交易流程,成为推动电力市场化交易的技术服务商之一。
十年后的今天,电力市场化交易已成为电力资源配置的主流方式。2024年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飙升至6.2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3%,参与主体数量突破81.6万家,涵盖发电企业、售电公司、工商业用户等多元主体。希格斯开发的智能合约平台显著提升交易效率,推动电力市场化向纵深发展。
在改革前沿阵地广东省,电力市场化交易的深度和广度更为显著:2015年广东市场化交易电量仅227亿千瓦时,2024年已增至6100亿千瓦时,占全省用电量的68%,参与市场的用户从2016年的1297家激增至9.5万家,形成了"发电侧竞争上网、售电侧自由选择"的良性生态。
市场化交易的成熟,直接推动电价形成机制从“政府说了算 ”转向“市场说了算 ”。让每一个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的工商用电户都有议价能力。以工商业用电为例,2015年广东省工商业 电价(平段时)约为0.73元/千瓦时(含结构性调整和全国性降价因素),而2024年通过中长期交易和现货市场竞争,工商业用户到户中长期交易均价(平段时)低至0.4656元/千瓦时,2025年中长期交易均价(平段时)更是降低至0.406元/千瓦时,十年间克服货币通胀、能源原料涨价等诸多困难,实现电力价格下降,市场竞争带来的价格红利直观可见。
二、用电量与能源消费:规模扩张与结构优化并存
十年间,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带动用电量稳步增长,同时能源消费结构加速向绿色低碳转型。2015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为5.55万亿千瓦时,2024年攀升至9.85万亿千瓦时,年均增速6.3%,整体增幅达77.5%。希格斯的能源管理平台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帮助用户优化用能结构,间接支持电力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效率。分产业看,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增速显著,分别以9.9%和10.6%的年复合增长率,远超第二产业6.2%的增速,反映出经济结构从高耗能向服务型、消费型的深刻转变。
2015年全国GDP为67.67万亿元,2024年达134.9万亿元,年均增速5.3%;同期广东省GDP从7.28万亿元增至14.16万亿元,十年增长94.51%,年均增长9.45%, 占全国比重稳定在10%以上。
作为经济第一大省,广东省的用电变迁更具代表性。2015年广东全社会用电量6060亿千瓦时,2024年增至9121 亿千瓦时,年均增速5.05%,整体增长50.51%。广东一省用电量占南方五省区总用电量的53.6%,占全国用电量的 9.25%。从用能和经济发展的数据对比,广东省过去十年能耗消耗增数远低于经济增数。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广州等核心城市的新兴产业用电增长迅猛:2024年深圳汽车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41.6%,广州专用设备制造业用电量增长63.5%,显示出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电力需求的强劲拉动。
希格斯为这些企业提供定制化能效解决方案,助力其通过电力市场化交易降低用能成本。与此同时,与用电量规模扩张同步的是能源消费结构深度调整。2015年全国煤炭消费占比为64%,2024年降至56%;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从34%提升至51.2%,首次超越煤电。广东省依托“西电东送 ”工程和本地新能源开发,清洁能源消费占比从2015年的28%提升至2024年的45%。核电、海上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成为电力供应的重要支柱,为 "双碳" 目标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例如希格斯为风光电企业提供交易撮合服务,在湖南和广东市场赢得客户口碑。
三、市场主体与资源配置:从单一到多元的效率革命
市场化改革催生了电力市场主体的爆发式增长。在发电侧,除传统煤电企业外,新能源发电企业、分布式能源运营商等纷纷入局,2024年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突破50%。多元化的供应格局打破了煤电一统天下的局面。在售电侧,售电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全国注册售电公司超过6000家,仅广东省就有369家,它们通过差异化服务(如套餐定制、需求响应、绿电交易)满足用户多元需求,推动售电服务从“被动保障”到“主动增值 ”。
希格斯通过AI算法为售电公司提供精准用户画像,提升电力市场化交易的匹配效率。据统计,希格斯服务的中小工商用电客户占比达85%,成为电力市场化生态中的重要技术伙伴。
四、电价机制革新:从政策定价到市场发现的价值回归
电价机制改革是电力市场化的核心主线。2015年前,电价由政府严格管控,煤电价格与煤炭市场脱节,新能源发电依赖补贴生存,价格信号失真导致资源错配。十年间,电价形成机制实现 "双向突破":
1. 发电侧:煤电实行 "基准价+ 上下浮动" 机制,2024年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达80%,电价随煤炭价格和供需关系实时调整;新能源发电逐步退出补贴,通过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实现“平价上网 ”,倒逼企业降本增效。
2. 售电侧:工商业用电全面进入市场,居民、农业用电保持政府定价托底。希格斯的实时电价预测系统帮助用户锁定最优交易价格,希格斯预测,如果广东省2024年工商业用户全部通过电力市场化交易节约电费310亿元,占当年全省工商业电费支出的12%。
五、改革红利:真金白银的社会价值创造
十年电改,最直观的成效是为社会节约了巨额用电成本。全国层面,2015年市场化交易节约电费约573亿元,2024年单年节约超3000亿元,累计节约电费突破1万亿元。广东省作为改革试验田,通过电力市场化机制,2016-2024年累计为用户节省电费超1000亿元。仅2024年通过中长期交易和 现货市场降价,就为工商业用户节省310亿元,相当于减免了全省1/3的高速公路通行费。
六、挑战与破局:从 “有没有 ” 到 “好不好 ” 的深层变革
在改革深水区,一些结构性问题亟待破解。以广东省为例,尽管68%的用电量已纳入市场化交易,但年用电量500万千瓦时以下的中小企业参与度仍不足40%,主要原因是交易流程复杂、合同管理成本高、市场信息不对称。2024年广东省能源局《粤能电力2024-50号》文件再次提出,要有序推动全部工商业用电户进入电力市场化交易,特别是鼓励中小型用电户通过售电公司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我们初步估算,如果广东省中小工商业用电(年用电量小于500万千瓦时)的用户全部通过市场化交易购电,预计全社会能够节省电费达到120亿/年。
结语:下一个十年的进化方向
电改十年,我们见证了从“计划电 ”到“市场电 ”的蝶变:全国电力市场化交易电量增长14倍,广东工商业电价下降15%,新能源装机占比突破50%,这些数据背后是体制机制的重塑、技术创新的突破和发展理念的升华。然而, 改革尚未完成——如何让更多中小企业享受市场红利,如何平衡民生保障与市场效率,如何在 "双碳" 目标下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仍是待解的课题。
站在新的起点,电改的核心已从“放开市场 ”转向 “用好市场 ”。未来十年,随着新型储能装机突破5亿千瓦、虚拟电厂接入负荷超3亿千瓦、绿电交易覆盖80%的规上企业,电力行业将迎来从“物理系统 ”到“数字生态 ”的二次进化。这场进化不仅需要技术突破,更依 赖制度创新——让市场机制更精准地配置资源,让改革红利更公平地惠及全民,让电力系统更坚韧地支撑“双碳 ”目标,这才是电改十年赋予我们的终极启示。
一张图看清电改十年
撰稿:希格斯